中文 / EN
导航
资讯 公告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 > 资讯

CCP刻蚀与ICP刻蚀有什么区别?一篇文章讲透两大干法刻蚀技术核心

发布时间:2025-11-14 11:00:22

在半导体芯片制造、微机电系统(MEMS)和先进封装等尖端领域,干法刻蚀是实现微纳结构图形化的关键工艺。其中,电容耦合等离子体(CCP)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(ICP)是两种最主流的等离子体源技术。理解它们的区别,对于选择正确的工艺方案至关重要。

等离子体刻蚀,又称干法刻蚀,其核心在于利用产生的活性粒子(离子、自由基)与材料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,选择性地去除未被光刻胶保护的部位。CCPICP是生成和控制这些等离子体的两种不同技术路径,它们决定了刻蚀能力的偏向。


一、核心原理:能量与浓度的分家术

要理解CCPICP的区别,首先要明白它们如何产生等离子体,以及如何控制离子能量和离子浓度(密度)。这是二者最根本的差异。

特性

CCP(电容耦合等离子体)

ICP(电感耦合等离子体)

激发原理

通过上下两个平行板电极施加射频功率,形成交变电场,电子在电场中振荡碰撞电离气体。

通过一个缠绕在反应室外的线圈施加射频功率,产生交变磁场,再由磁场感应出涡旋电场,电离气体。

核心特点

离子能量与离子浓度难以独立控制。通常使用单一射频电源,或采用双射频电源(一个控制等离子体生成,一个控制偏置电压)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控。

实现了离子能量与离子浓度的解耦独立控制。通常采用两套独立的射频电源:ICP源(线圈)负责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;CCP源(基座)负责控制离子轰击基片的能量。

简单比喻:

  • CCP 像一个大锅炒菜,火候(能量)和食材(离子浓度)容易相互影响。

  • ICP 则像一台高级电磁炉,火力(离子浓度)和锅的温度(离子能量)可以分别精确调节,烹饪(刻蚀)更可控。


二、性能对比:五大维度全面解析

基于原理的不同,CCPICP在刻蚀性能上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性。

对比维度

CCP(电容耦合等离子体)

ICP(电感耦合等离子体)

刻蚀方向性

各向异性刻蚀能力强。离子垂直轰击基片的能力强,易于获得高深宽比、陡直的侧壁形貌。

各向异性刻蚀能力优异,且更灵活。通过独立调节偏置功率,可以精确控制侧壁的垂直度和光滑度。

刻蚀速率

速率相对较低,因为等离子体密度有限。

刻蚀速率非常高ICP源能产生极高密度的等离子体,从而大幅提升刻蚀效率。

选择比

选择比通常较高。由于物理轰击成分相对可控,在刻蚀一种材料时,对另一种材料(如光刻胶或下层停止层)的保护性更好。

选择比可通过调节灵活控制。但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可能加剧对掩膜材料的侵蚀,需要精细优化工艺。

工艺损伤

由于离子能量较高,可能对器件表面造成一定的物理损伤。

损伤相对较小。可以在较低偏置电压下工作,实现刻蚀,对敏感器件友好。

应用成本

系统结构相对简单,投资和维护成本较低。

系统复杂,需要两套射频系统,投资和维护成本较高。


三、应用场景:如何根据需求选择?

选择CCP还是ICP,完全取决于具体的工艺目标和材料。


CCP的主要应用场景

CCP凭借其出色的各向异性刻蚀能力和高选择比,在以下领域不可替代:

  1. 介质材料刻蚀:如二氧化硅(SiO)、氮化硅(SiN)的刻蚀,特别是在需要高选择比的对硅或光刻胶的刻蚀中。

  2. 硅的深度刻蚀:虽然ICP应用更广,但某些特定的硅深槽刻蚀仍会使用CCP技术。

  3. 对选择比要求极高的场合:当需要精确停在某一超薄层时,CCP的高选择比是重要优势。


ICP的主要应用场景

ICP凭借其高刻蚀速率和独立的控制能力,已成为现代高端刻蚀工艺的主流:

  1. 硅基MEMS深硅刻蚀:如制造加速度计、陀螺仪等,需要高深宽比、高刻蚀速率的硅结构,ICP是绝对主力(通常采用Bosch工艺)。

  2. 化合物半导体刻蚀:如砷化镓(GaAs)、氮化镓(GaN)等器件的制作,ICP能提供高质量、低损伤的刻蚀表面。

  3. 金属互连线刻蚀:如铝(Al)、铜(Cu)阻挡层(Ta/TaN)的刻蚀。

  4. 高端芯片制造:在先进逻辑和存储芯片中,几乎所有的关键刻蚀步骤都采用ICP或其变种技术。


四、总结与展望

总而言之,CCPICP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,而是互补与演进的关系。

  • CCP 是成熟、可靠的技术,在高选择比、高各向异性的介质刻蚀等特定领域保有优势。

  • ICP 是更先进、更灵活的技术,通过解耦控制实现了高速率、高深宽比和低损伤的完美平衡,已成为高端刻蚀应用的首选

随着芯片结构不断微缩和三维化(如3D NANDGAA晶体管),对刻蚀技术的精度、均匀性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ICP技术将继续演进,而CCP的原理也常被集成到更复杂的系统中。未来,将两种技术优势结合的混合等离子体源 以及基于原子层沉积/刻蚀(ALD/ALE)的精确加工技术,将成为推动微纳制造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

推荐文章MORE
  • 微纳加工平台现状和展望

    微纳加工

  • 微纳加工依靠MEMS发展而发展迅猛

    微纳加工

  • 微纳加工模式的好处

    微纳加工

  • 苏州原位芯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©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8093号-6 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439号  网站地图

  • 一键拨号

    业务咨询 小原

    13706139363

  • 在线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