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 / EN
导航
资讯 公告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 > 资讯

解决微流控芯片“封裝”难题:五大键合工艺优劣对比

发布时间:2025-11-11 10:59:00

微流控芯片的键合是连接基片与盖片的关键工序,其质量直接决定了芯片的密封性、耐久性与可靠性。微流控芯片的“键合”工序,堪称其制造过程中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也是最关键的步骤之一。一个完美的键合需要实现高强度、无泄漏、零污染、通道不变形等严苛要求。不同的芯片材料和应用场景,需要匹配不同的键合工艺。本文将深入对比目前主流的五大键合工艺,助您根据项目需求做出最佳选择。

 

一、永久性键合工艺对比

 

永久性键合旨在形成不可逆的、坚固的密封,适用于大多数需要长期稳定性的应用场景。

1. 氧等离子体键合(适用于PDMS/玻璃/硅)

 

这是PDMS芯片实验室中最经典、最常用的不可逆键合方法。

   工艺原理:通过氧等离子体处理PDMS和玻璃等材料表面,产生硅羟基(-SiOH),在接触后形成牢固的Si-O-Si共价键。

   优势:

       高强度高密封性:键合强度接近材料本体强度,密封性极佳。

       常温进行:无需加热,避免热应力导致的通道变形。

       生物兼容性好:处理后表面亲水性增强,利于水相流体。

   劣势:

       表面时效性:等离子体活化后的表面活性会随时间衰减,需在短时间内(通常<10分钟)完成键合。

       对环境洁净度要求极高:任何微尘都会导致键合失败,产生缺陷。

   适用材料:PDMS-PDMS PDMS-玻璃, PDMS-硅。

 

2. 热压键合(适用于热塑性聚合物)

这是PMMAPCPS等热塑性聚合物芯片实现大规模、低成本生产的关键技术。

 

   工艺原理:将芯片基片与盖片对准后,施加一定的温度和压力(通常高于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),使接触面发生熔融再固化,从而实现键合。

   优势:

       效率高、成本低:非常适合批量生产,是实现商业化的核心工艺。

       强度高:键合后材料融为一体,强度可靠。

   劣势:

       易导致通道塌陷:对温度、压力和控制时间要求精确,参数不当极易导致微通道变形或塌陷。

       需要专用设备:需要精密的热压机。

   适用材料:PMMA, PC, PS, COP/COC等。

 

3. 阳极键合(适用于玻璃与硅)

 

这是一种在MEMS领域非常成熟、被引入微流控制造的工艺,主要用于玻璃与硅的键合。

   工艺原理:在高温(~400°C)和高直流电压下,玻璃中的钠离子迁移,使玻璃与硅界面处形成极强的静电引力,形成化学键。

   优势:

       键合强度极高:是所有键合工艺中强度最高的一种之一,可靠性极佳。

       密封性完美:可实现真正的气密性密封。

 

   劣势:

       高温过程:不适用于对热敏感的材料或已预置生物活性物质的芯片。

       材料组合受限:主要限于特定类型的硼硅玻璃(如Pyrex)与硅。

   适用材料:硅-玻璃。

 

4. 胶粘键合(通用性最强)

 

这是一种使用中间层粘合剂进行键合的通用方法,适用性非常广泛。

   工艺原理:将环氧树脂、UV固化胶、光刻胶等粘合剂涂覆在基片或盖片上,通过对准、加压,并利用热、紫外光或常温固化实现键合。

   优势:

       材料兼容性广:几乎可以键合任何不同或相似的材料(如玻璃-硅,聚合物-玻璃)。

       常温低压:对芯片结构应力小。

   劣势:

       可能引入污染:胶水可能流入微通道,造成污染或堵塞。

       长期稳定性问题:部分胶水在液体环境中可能发生溶胀、降解,导致失效。

       厚度不均:可能导致通道高度不一致。

   适用材料:几乎所有材料,但需选择合适的粘合剂。

 

二、可逆/临时键合工艺

当芯片需要重复使用或取出内部结构时,可逆键合提供了灵活性。

 

5. 可逆键合(适用于原型开发与教学)

   工艺原理:通常利用物理夹持、真空吸附或范德华力(如PDMS的自发粘附)进行封装,无需形成永久化学键。

   优势:

       灵活可逆:芯片可反复打开、清洗和重复使用,极大方便了原型调试和教学演示。

       操作简便快捷:无需复杂设备。

   劣势:

       承压能力低:只能承受极低的流体压力,容易泄漏。

       可靠性差:不适合长期实验或需要高稳定性的应用。

   适用材料:PDMS-玻璃/PDMS(依靠自发吸附), 使用夹具的机械键合。

 

二、如何选择合适的键合工艺?关键决策因素

1.  芯片材料:这是首要决定因素。PDMS多用等离子体键合;热塑性聚合物考虑热压键合;异质材料则考虑胶粘键合。

2.  应用场景与要求:

       高压应用(如高效液相色谱芯片):优先选择强度最高的阳极键合或热压键合。

       生物/细胞应用:氧等离子体键合是黄金标准,因其生物兼容性好。

       低成本一次性使用(如POCT诊断芯片):热压键合是最佳选择。

       研发与原型测试:可先采用可逆键合进行概念验证,再用等离子体键合制作最终样品。

3.  生产规模与成本:

       实验室研发:灵活性优先,可选等离子体或可逆键合。

       批量生产:效率与成本优先,热压键合是聚合物芯片的不二之选。

 

结语

没有一种键合工艺是“万能”的。微流控芯片的键合难题,需要通过深入理解材料特性、应用需求和生产条件来综合解决。对于研发人员而言,从可逆键合开始进行原型验证,再过渡到适合批量生产的永久键合方案,是一条稳妥高效的路径。随着新材料与新工艺的涌现,如激光键合、低温表面活化键合等新技术也正为这一“封装”难题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。


推荐文章MORE
  • 微纳加工平台现状和展望

    微纳加工

  • 微纳加工依靠MEMS发展而发展迅猛

    微纳加工

  • 微纳加工模式的好处

    微纳加工

  • 苏州原位芯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©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8093号-6 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439号  网站地图

  • 一键拨号

    业务咨询 小原

    13706139363

  • 在线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