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 / EN
导航
资讯 公告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 > 资讯

干法刻蚀可刻材料与不可刻材料

发布时间:2025-06-18 10:51:35

在微纳加工中,干法刻蚀(Dry Etching)是通过等离子体(含离子、自由基、中性粒子等)与材料表面的物理/化学反应实现材料去除的技术。其适用性主要取决于材料与刻蚀气体的反应活性反应产物的挥发性。以下从可刻材料、不可刻材料及原因三方面展开分析:


一、可刻材料及原因

干法刻蚀可处理的材料主要包括半导体、介电质、金属及部分功能材料,核心条件是材料能与刻蚀气体发生反应生成易挥发的产物(如气体或低沸点化合物),从而被等离子体抽离表面。

1. 半导体材料

  • 典型材料:硅(Si)、锗(Ge)、硅锗合金(SiGe)、碳化硅(SiC,特定条件下)等。

  • 原因
         
    硅是最常见的半导体材料,可与氟基(如CFSF)或氯基(如ClHBr)刻蚀气体反应,生成挥发性产物(如SiFSiCl)。例如,氯基刻蚀硅的反应为:
         Si+2Cl2
    →SiCl4
         SiCl
    的沸点(57.6℃)低,易被真空系统抽除。锗的反应类似(生成GeCl,沸点83.1℃),也可被刻蚀。

2. 介电质材料

  • 典型材料:二氧化硅(SiO)、氮化硅(SiN)、氧化铝(AlO)等。

  • 原因
         SiO
    常用氟基气体(如CF+O)刻蚀,反应生成SiFCO(均为气体):
         SiO2
    +4CF4+O2→SiF4↑+4CO2↑+2F2
         
    氮化硅(SiN)则需更高活性的气体(如CF+CHF+O),生成SiFNN沸点-196℃,易挥发)。

3. 金属材料

  • 典型材料:铝(Al)、铜(Cu)、钨(W)、钛(Ti)、钽(Ta)等。

  • 原因
         
    铝可与氯基气体(ClBCl)反应生成AlCl(沸点180℃,升华后易挥发):
         2Al+3Cl2
    →2AlCl3
         
    钨常用氟基气体(如SF)刻蚀,生成WF(沸点17.5℃,易挥发)。铜虽化学惰性较高,但可通过Cl+O混合气体刻蚀(生成CuCl,需高温或高功率促进挥发)。

4. 其他功能材料

  • 典型材料:光刻胶(Photoresist)、聚合物(如PMMA)、氮化镓(GaN)等。

  • 原因
         
    光刻胶和聚合物主要通过物理溅射(离子轰击)或化学分解(氟基气体断裂C-H/C-C键)去除,产物为小分子气体(如COHO)。GaN可与Cl+BCl刻蚀,生成GaCl(沸点201℃,升华后挥发)。


二、不可刻材料及原因

干法刻蚀难以处理的材料通常是化学惰性强(难以与刻蚀气体反应)或反应产物非挥发(沉积在表面阻碍刻蚀)的材料。

1. 贵金属及难熔金属

  • 典型材料:金(Au)、铂(Pt)、铱(Ir)、钨(W在特定条件下难刻)等。

  • 原因
         
    贵金属的原子键能高(如AuAu-Au键能约285 kJ/mol),且与常见刻蚀气体(FCl基)反应活性低。例如,AuCl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,高温下生成的AuCl虽可挥发(沸点303℃),但刻蚀速率极慢(远低于掩膜材料),导致选择性差(掩膜优先被刻蚀),因此工艺中通常避免用干法刻蚀贵金属,转而采用化学机械抛光(CMP)或聚焦离子束(FIB)辅助加工。

2. 超硬陶瓷与共价键材料

  • 典型材料:金刚石(Diamond)、立方氮化硼(c-BN)、碳化硅(SiC,高刻蚀速率条件除外)等。

  • 原因
         
    金刚石的sp³碳键键能极高(约347 kJ/mol),常规氟基/氯基气体难以断裂其化学键,需极高功率(如电子回旋共振ECR刻蚀)或使用强腐蚀性气体(如O+HBr),但刻蚀速率仍极低(纳米级/分钟),无实用价值。立方氮化硼(c-BN)的键能(约750 kJ/mol)比金刚石更高,同样难以刻蚀。

3. 高熔点氧化物与复合陶瓷

  • 典型材料:氧化锆(ZrO)、氧化铪(HfO,特定条件下可刻)、某些陶瓷基复合材料(如SiC-SiN)等。

  • 原因
         ZrO
    的化学稳定性高,与氟基气体反应生成的ZrF虽可挥发(沸点900℃),但需极高温度(>800℃)才能有效反应,而低温下反应速率极慢,无法用于微纳加工。HfOO+CF刻蚀中需结合高能离子轰击(反应离子刻蚀RIE),但选择性差(易损伤下层材料)。

4. 部分有机/生物材料

  • 典型材料:某些高分子聚合物(如聚酰亚胺PI,特定条件下可刻)、生物组织(如蛋白质)等。

  • 原因
         
    多数有机材料的C-C/C-H键能较低(约347      kJ/mol),理论上可被氟基气体(如CF)刻蚀,但需控制等离子体功率以避免碳化(生成非挥发的碳颗粒)。生物组织因含水且成分复杂,干法刻蚀易导致表面粗糙或热损伤,通常采用湿法或低温等离子体处理。


三、关键影响因素总结

干法刻蚀的可行性核心取决于两点:

  1. 反应活性:材料与刻蚀气体(如FClBr基)的化学键能是否匹配,能否通过电子激发(等离子体)断裂化学键。

  2. 产物挥发性: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否为气体或低沸点物质(如SiCl沸点57.6℃),否则会沉积在表面形成聚合物钝化层,阻碍进一步刻蚀(如刻蚀Al时需O辅助去除AlCl残留)。


结论

干法刻蚀适用于反应活性高、产物易挥发的材料(如SiSiOAl、光刻胶等),而化学惰性强、产物非挥发的材料(如Au、金刚石、HfO等)难以用常规干法刻蚀。实际工艺中需根据材料特性选择刻蚀气体(氟基/氯基/溴基)、功率、压力等参数,并平衡刻蚀速率与选择性(避免掩膜或下层材料损伤)。


推荐文章MORE
  • 微纳加工平台现状和展望

    微纳加工

  • 微纳加工依靠MEMS发展而发展迅猛

    微纳加工

  • 微纳加工模式的好处

    微纳加工

  • 苏州原位芯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©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8093号-6 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439号  网站地图

  • 一键拨号

    业务咨询 小原

    13706139363

  • 在线留言